冬日的江淮大地,處處涌動著奮進的活力。
開局起步的重要時刻,安徽省兩會如約而至。這是黨的二十大之后,安徽召開的首次省兩會,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從政協會議到人大會議,各項議程在全省人民熱情關注中次第展開;在隆重的會場里,一條條映照未來的嶄新輪廓正在精心勾勒。
美好輪廓中,跳動的數字最引人注意。1月13日上午,安徽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合肥隆重開幕。新鮮出爐的政府工作報告,對過去一年乃至五年走過的歷程進行了全景回望,對可以預見的未來立起了一個個嶄新的奮斗坐標。
“數”觀兩會,最是數字濃縮波瀾壯闊。按下時光的“回放鍵”,回望一起走過的不平凡五年,江淮用殷實的“數據”向全省人民交卷。五年,安徽經濟實現萬億級“兩連跳”,達到4.5萬億元左右;區域創新能力躍居全國第7,全國首個國家實驗室落戶安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3984元增加到32600元左右,城鎮新增就業347.7萬人……從經濟到創新,從就業到民生,一組組上揚的數字之下,都是具象、可感的發展變遷,與江淮兒女奮進的腳步產生強烈共振,煥發出內心的深度共鳴。
跟著政府工作報告盤點過往,給我們帶來最多的,依然是關鍵時刻比黃金還珍貴的信心。
向近處看,過去的一年,尤為不易。我們難以忘記,從年頭到年尾,一場場“臨場測試”接踵而至。疫情沖擊為經濟按下“慢行鍵”、極端高溫挑戰種糧大省的“糧袋子”。困難擺在面前,江淮兒女明白:不進就退,慢行亦是退!怎么辦?我們保持了奮進信心,心懷“舍我其誰”的勇氣,一同翻山越嶺,歷經重重大考,同樣交出了一份提振信心的發展答卷。
——經濟穩健發展,跑出了3.5%左右的可貴速度;
——進出口總額兩位數增長,保持在10%左右;
——糧食產量達到820多億斤,再創歷史新高;
——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左右、6.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69.02萬人,事關民生福祉的就業、收入等保持穩定增長;
……
過去的時光,安徽的發展令人鼓舞,信心倍增!
事非經過不知難,歷經風雨志更堅?!斑M”勢明顯,增長有節奏,一組組冒著熱氣的發展數據,展現著過去我們拼搏奮斗走過的春華秋實,釋放著攻堅克難、勇毅前行之后的“甘甜”回味,激蕩起江淮兒女立足當下、擁抱明天的強大信心和力量。
新的起點上,我們面臨的困難依然不小。經濟“三重壓力”仍然存在,更趨復雜的外部環境對開放安徽意味著需要面對更多的挑戰,向“深水區”挺進的改革壓力同樣測試著全省各行業領域的“應變能力”,等等。
爬坡過坎之際,砥礪奮進之時,信心最關鍵,信心最珍貴,根本在“強信心”!
信心從哪里來?我們透過過去五年和過去一年來拼搏奮斗的成就,更加堅定了前行的底氣,充盈了奮進的信心,從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重點工作的目標定位充實了信心“活水”。
“6.5%!”這是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全省經濟增速的總體定位。這一增速,是綜合江淮當下呈現出的“進”勢,以及各領域潛在的發展空間作出的總體預計增速。從目標增長數據來看,經濟的“大盤”中,可謂裝滿了一系列可待挖掘的“潛力點”。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貿易、外商直接投資、居民收入增長……政府工作報告對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紛紛發出了新考卷,“在實際工作中力爭更好結果”的鼓勁,直抵人心。這些新增量、新規劃,都關系到江淮兒女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關系到萬千市場主體更遠大的未來,關系到每一個你我的安居樂業、幸福前程。
全“數”前進,提“數”過關,安徽對經濟領域的目標定位,呈現出“勢在必得”的發展決心?!皠菰诒氐谩?,關鍵要“勢在必行”。有“行”才能“得”。一個個高高立起的奮斗坐標下,是一條條通往勝利的現實路徑。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從11個方面重點布局,對擴大內需、創新驅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市場化改革、區域協調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惠民生暖民心等重點領域布局施策。
品讀安徽省政府工作報告,給我們一個共同的感受便是:對未來心中有“數”。明確的目標,清晰的路徑,壯闊的藍圖,正是我們不斷向前、一往無前的最大自信和底氣。
習近平主席在新年賀詞中用蘇軾的名句“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勉勵拼搏奮斗。路在腳下,事在人為。盡管前路充滿挑戰,任務尤其艱巨,但我們有著更加遠大的奮斗目標,只要我們堅定信心、邁好步伐、加“數”前進,就能不斷駛向新航程,打開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新局面。
明天的中國,奮斗創造奇跡;未來的江淮,一定更有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