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這兩年一直沒出京,今年春節打算出去撒撒歡兒?!痹谡揖频甑倪^程中,市民張女士被網絡平臺上的一些低價代訂商家吸引,有些心動,但也有點擔心,“看著確實能便宜一些,但不知道靠不靠譜兒?!?/p>
人們注意到,在閑魚、小紅書、淘寶等網絡平臺上,代訂商家“魚龍混雜”,他們提供的四星、五星豪華酒店預訂價格往往是酒店官網或知名旅游平臺價格的七到九折,有的甚至低至五折。真的有這等好事?
低價代訂酒店“套路滿滿”,稍有不慎,便會吃虧上當。相關報道披露,“先訂后退,誘騙消費者提前付款”,是酒店代訂騙局中最常見的一種套路。陳女士便是受害者之一。她在閑魚平臺上看到一酒店代訂商家掛出了比旅游平臺每晚便宜500多元的價格,心動了。代訂商家信誓旦旦地表示“有內部預訂渠道”,并曬出了不少好評截圖,游說陳女士下了單。第二天陳女士收到“已經預訂成功”的短信通知。核對入住人信息、酒店房型信息都沒錯,陳女士便放了心。商家聯系她表示,最近沖業績,希望她可以提前確認收貨,并聲稱“不放心的話,還可以打電話咨詢酒店是否已經預訂成功?!标惻肯胫热灰呀浭盏搅祟A訂信息,于是便點了確認收貨。讓人怎么也沒想到的是,幾天后,當陳女士帶著家人到達酒店辦理入住時,酒店卻怎么也查不到她的預訂信息。感覺不妙的陳女士趕緊上平臺聯系代訂商家,結果發現這個商家竟然已經注銷了,“查無此人”。酒店表示,此前發送的預訂信息確實是真實的,但預訂后沒幾天,又有人取消了訂單,酒店也退了款。無奈之下,陳女士只得通過旅游平臺重新下單。
“信息不符”是低價代訂商家的又一套路。去年8月,市民劉先生通過一個酒店代訂商家預訂了南京一家豪華酒店,價格是旅游平臺上的七折左右。沒想到在入住時,由于預訂人的姓名和信息與劉先生本人不符,酒店告知劉先生無法入住,原因是這一房型享受的是會員折扣,需要持卡者本人來辦理入住事宜。協商無果,劉先生趕緊聯系代訂商家,對方卻一直未回復,打電話也沒人接聽。第二天上午,代訂商家聯系劉先生,同意辦理退款手續,“雖說代訂費用退回來了,但我多花的幾百元只能自己買單?!备奶频?,有的消費者在入住當天被代訂“放鴿子”,不僅影響了行程,更糟蹋了游玩的好心情。
低價代訂酒店“套路”多,撿“便宜”須防“踩雷”。揭開“低價”的面紗,有的“低價”并不是真的,不過是一些商家的“套路”。就消費者而言,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不要通過微信、支付寶等提前轉賬,最好通過平臺付款,保證順利入住并退房后,再確認收貨,這樣代訂費用有平臺監管;再者,同時,在代訂告知已預訂成功后,消費者最好還是自己打電話到酒店確認一下相關信息,特別是要注意如果預訂人的姓名與入住人不符這種情況,詢問酒店是否接受。因為有部分酒店管理較為嚴格,出現信息不符情況,是無法享受協議價或者會員價的。撿這類“便宜”還是謹慎一點的好。
低價代訂酒店“套路”多,不能只是提醒消費者防“踩雷”。執法部門須主動積極“作為”,不能任由低價代訂酒店“套路”坑害消費者,對以低價代訂酒店為幌子欺詐消費者的不法分子要依法懲處、嚴厲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