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一段視頻:一名戴著帽子、墨鏡的爺叔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掛號收費處,扔下一個黑色塑料袋后轉身就“逃”,隨后醫院工作人員打開一看,竟然發現里面竟有10萬塊現金和一封信。這封信中寫道:白醫戰士民族驕傲,收入有限以表心意。請幫給醫生們的伙食增加點營養,望醫生們健康快樂。落款:中國人。
有一句話說得好,“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這并非完全的心靈雞湯,而是客觀現實的真實寫照。如果我們來時樂于助人,為社會做貢獻,那么,當自己處于困境時同樣也能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與幫助,換言之,造福他人實質上也是造福自己。雖然現實生活中,也確實存在著“中山狼”一樣的人物,但是,更多情況下,送人玫瑰,不僅讓他人感受到那一縷芬芳,也讓那一縷沁人心脾的芬芳,久久地縈繞在自己的手上。醫護人員感動了患者,華山醫院的一名“老病號”主動捐出10萬元錢,希望讓醫護人員能夠改善伙食加強營養,這則暖心新聞,就是“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的一個典型事例。
這則新聞,在暖人肺腑的同時,更是給人留下了深深的思索。為了致敬帶病上崗醫護人員,一患者在華山醫院扔下十萬就“逃”了。這里,我們看到醫護人員救死扶傷所得到的認可與回報,更讓我們明白,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期待著醫患的雙向奔赴。正是因為醫護人員最近一段時間特別辛勞,甚至帶病上崗,這種奉獻自己、關心患者的精神,才能感動無數普通民眾,所以也就有了“扔下十萬元,請幫給醫生們的伙食增加點營養”的感人之舉。
這樣的感人之舉,同時也是一種引導,引導我們每一個人,面對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應有感恩之心,感恩之行。當然,這不是苛求人人都是這樣扔下十萬元,而是強調,面對醫護人員的無私奉獻,我們理應多一分理解與配合。尤其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下,做好個人防護,不給醫護人員“添堵”,在尋醫求治的過程中,不對醫護人員吹毛求疵,那么,我們就能夠盡一己之力,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
奉獻與感恩的雙向奔赴,必然能夠讓醫患關系越來越和諧。而奉獻與感恩的雙向奔赴,其所具有的作用,又遠遠不是和諧醫患關系。人與人之間,其實都需要這樣雙向奔赴。各行各業,每一扇窗口,每一個平臺,如果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能夠盡心盡責,自然會給民眾留下極好的口碑;而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所有個體,也都應該時刻想著自己所享受的一切,并非天上掉下的餡餅,而都是建立在他人的汗水之上。以感恩之心、感恩之行回報他人的奉獻,那一縷溫馨的芬芳,就會時刻縈繞在自己的心田,就會時刻充盈于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