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治日報》1月13日報道,近日,來自北京的線上自習室資深用戶秦雅近日向記者吐槽:“自習室都變成啥樣了!有的像游戲裝扮軟件,以賣皮膚謀利;有的像視頻軟件,不時彈出不雅信息;還有的像社交軟件,以交友吸引流量?!睋浾吡私?,一些線上自習室用戶會使用連麥視頻學習功能,而該功能開啟后,騷擾事件屢屢出現。
如果說2018年是線下自習室的元年,那么2019年則可以說是線上自習室的元年,相關APP如井噴般出現,得到不少網友的青睞和關注。2020年,伴隨著疫情的出現,線上學習開始普及流行,線上自習室APP也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如今出現失管失控亂象,應是流量匯聚帶來的負面影響之一,側面也說明了該行業即將步入轉型發展關鍵階段。
據《艾普思咨詢:2022付費自習室消費趨勢及媒體營銷洞察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包含全國省會、副省級城市、直轄市在內的36個重點城市自習室門店數量已超4000家,2022年11月,網絡上與自習室相關的輿情信息約2.79萬條。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自習”都已成為一種熱潮,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自律付費,他們期待更嚴謹細致的消費體驗。
畢竟與付費自習室不同,線上自習室APP運營方若想贏得收益,往往得憑借廣告或者電商變現,而這些非學習類信息多數與用戶安安靜靜學習的需求相悖。為了固化流量,自習室APP也需要通過強化社交服務功能,吸引新用戶加入。然而“網課爆破”的相關現象表明,社會上總有懷揣惡意的人,自己不學習,還試圖干擾他人學習,由此衍生的問題不容忽視。
加強線上自習室相關行業的管理,一方面還是得加強行業主體責任,落實有效監管措施;另一方面,則是要幫助線上自習室拓寬收益渠道,幫助他們專心于提升學習服務體驗,引導用戶為自律為自習付費。對此,或可以參照網絡外賣發展的經驗,結合線下自習室與線上自習室,引導消費者在線下付費,在線上享受同類對應服務,通過捆綁管理,督促運營方落實監管責任。同時,開發“一鍵舉報”功能,依托實名認證機制,針對在線上自習室發黃圖惡意騷擾的人依法依規進行懲戒,積極維護清朗網絡空間。
構建學習型社會,需要更多更細致的措施鼓勵大眾積極學習。如何規范線上自習室行業秩序,為愛學習的人提供良好的學習體驗,應當成為全社會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