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煙花爆竹的“禁”與“放”話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北京市煙花辦近日表示,2023年春節期間,北京市將繼續嚴格執行全域禁放政策。
眼下,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即將來臨,無論是城市里,還是農村里,年味都漸漸地濃了起來,大紅燈籠掛起來了,對聯貼起來了,各種穿的、吃的、喝的,也都陸陸續續地買回來了。
但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的人卻認為年味除了掛大紅燈籠、貼對聯、買穿的吃的喝的之外,還不能少了煙花爆竹。于是,有的人整箱整箱地把煙花、爆竹買回家,有的還沒有進入春節,就開始大放特放煙花爆竹了。
春節前后,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喜歡燃放煙花爆竹來慶祝新春,以給節日增添喜慶的氣氛,這是人之常情,本無可非議。然而有的人卻只圖自己開心,不顧別人感受,往往把高興的事變成了壞事。比如:有的人把煙花爆竹搬到人行道上燃放,行人不得不繞道而行;有的不分場合,想放就放;有的甚至以煙花爆竹制造惡作劇,嚇壞了老人和小孩。結果,好端端的春節竟鬧得很不愉快。
其實,春節期間適當放放煙花爆竹,確實能給節日增添一些喜慶的氣氛。但倘若把燃放煙花爆竹當作一種不可或缺的“年味”,那就是一種“短視”行為了。
首先,燃放煙花爆竹不安全。近年來,每年各地都有不少人因燃放煙花爆竹不慎而被炸傷、炸殘,甚至炸死的。同時,燃放煙花爆竹,極易引發火災。其次,燃放煙花爆竹不環保。一來烏煙瘴氣,空氣污濁,二來環境質量嚴重受損。其三,煙花爆竹的制作會浪費大量的紙張、火藥。據統計,中國每年因制造鞭炮消耗的黑火藥就高達20萬噸。與此同時,還要消耗大量的資源,僅紙張一項,我國每年制造煙花爆竹就要消耗100萬噸,相當于全國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電子化辦公節省辦公用紙的總和??梢?,燃放煙花、爆竹并沒有帶來濃濃的“年味”,反而對安全、環保、浪費等方面造成莫大的影響。
因此,筆者以為,“禁燃煙花爆竹”應成為一種“全民共識”,這既是一種“節儉之需”,也是一種“環保之需”,更是一種“安全之需”。期待各地不妨多組織開展一些喜聞樂見的迎新春文體活動,以更加文明、安全的慶祝方式代替燃放煙花爆竹。筆者以為,這才是我們需要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