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多維度刻畫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其中對文化建設重彩著墨。報告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巨輪再啟征程,續寫輝煌新篇。嶄新篇章中,文化發展目標尤其激勵奮斗、催人奮進。文化強起來,需要各地揚其所長,厚植文化內功,豐盈文化底蘊,以局部文化軟實力過硬,撐起綿延不絕、奔騰不息的中華文脈。這些年,安徽厚筑了兩大顯著實力。一個是經濟“硬實力”,一個是文化“軟實力”。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托舉起江淮兒女穩穩的幸福。
2019年1月安徽省鄉村春晚啟動儀式暨首場演出在黃山市徽州區呈坎村舉行
文化成色如何,旅游產業是一扇最直接的觀察“窗口”。我們可以透過數據細節感知江淮的文化“軟實力”。截取疫情前兩年的旅游貢獻值來看,2018年,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1537億元,占GDP的4.52%;2019年,全省旅游總收入8526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GDP的5.47%??v向比較,安徽文旅產業逐年打出了“上揚節拍”;橫向比較,安徽文化產業、旅游業增加值的GDP占比均高于全國水平。
誠然,文化軟實力“硬”起來,對經濟賦能作用強起來,只是感知文化進步的一個“斷面”。從深層次而言,安徽文化實力強起來,給這片活力沃土帶來的不僅是GDP的貢獻,更是對一個地方干事創業精氣神的激發,以及對精神大廈的建設。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安徽文化軟實力何以強?根本在于當地用好用活了殷實的文化“家底”,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夫花在了日常。從提出文化強省總體概念,到擘畫全省文化產業發展藍圖,打造出一系列優秀文化品牌、文化工程、文化產品,增強安徽文化的整體影響力,讓各有側重的徽文化、長江文化、淮河文化、大運河文化、紅色文化等各展所長、各顯其能,孕育著一代代江淮兒女,煥發出全省上下的昂揚斗志。
2021年3月泗縣大莊鎮曙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倡導移風易俗 培育文明新風”集體婚禮
俯瞰全省各地,最是“徽風皖韻”沁人心脾。不論是人們耳熟能詳的黃梅戲、徽劇、花鼓燈等傳統藝術,還是穿越時空、映照變遷的古村落古建筑、紅色沃土等,或是反映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生態廊道、文化旅游廊道……當高樓大廈在江淮大地上遍地林立時,精神的大廈也在安徽的各個角落巍然聳立,讓生于斯、長于斯的江淮兒女汲取著源源不斷的精神營養。
徽風皖韻,展現著文化自信和時代魅力?!盎瞻妗蔽幕柹罡就?,枝繁葉茂,關鍵在于安徽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硬實力的同時,另一手抓“徽風皖韻”文化軟實力不放松,兩手平衡抓、互促抓,讓文化力量不斷強起來、硬起來。
在復興征程上接力續寫“徽”煌新篇,文化軟實力尤其需要一點一滴來厚植,逐年累月來厚積?!皥猿质卣齽撔?,深化保護利用,提升安徽文化的認同感和影響力?!笔∥瘯涏崠艥崒μ嵘∥幕泴嵙Σ季质┎?。著眼未來,全省更是將“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作為現代化美好安徽建設的重要目標任務來實施。
立物易,立心難。思想的影響、價值觀的塑造、文化新業態的培育,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少不了“滴水穿石”的勁頭,必須立足全省文化建設長遠布局,在“長”“?!倍稚舷抡婀Ψ?。
金寨縣革命博物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全省上下當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持續培育好“皖字號”文化產業主力軍,加快建設合肥都市圈文化發展核心區、國家級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緊跟數字大潮啟動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等,把每一個宏觀布局、戰略施策落細落小落實,構建更加匹配高質量發展的精神文明,喚起江淮兒女拼搏奮斗的強勁精神能量,以更飽滿的精神、更充實的心靈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