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13日發布數據:202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頂住多重超預期因素的沖擊,進出口規模、質量、效益同步提升。全年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40萬億元關口,連續6年保持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國地位。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2022年,我國外貿克服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的挑戰,在上一年度高基數基礎上仍實現穩定增長,達42.07萬億元,比2021年增長7.7%,交出了一份不折不扣的亮眼成績單。正如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呂大良所表示的,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我國外貿進出口展現出強勁韌性,實現進出口規模、質量、效益同步提升,成績來之不易。
外貿是經濟的晴雨表。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復雜局面,中國外貿能排除萬難實現新的突破,足見中國經濟抗擊風險挑戰的強大韌性以及生生不息的活力。
這種韌性體現在,中國主要產品競爭優勢足,出口有市場,且經濟體量大、回旋余地廣,使得我國經濟具有明顯的大國經濟效應,可以減緩外部沖擊力度。如太陽能電池、鋰電池、電動載人汽車等綠色低碳產品出口增速均超過60%。這種韌性體現在,我國具有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供應鏈體系健全、產業配套能力強,規模龐大、分布廣泛的微觀主體構成了復雜、有機結構,形成風險分散機制、具有自我修復能力。這種韌性體現在,國家能夠及時靈活調整政策,有足夠多的政策工具來應對沖擊,有能力防范經濟出現大起大伏,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如過去的一年,我國出臺了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在外貿領域涉及保通保暢、加大財稅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外貿新業態發展、支持外貿企業保訂單拓市場、不斷提升貿易安全和便利化水平等。特別是隨著政策措施效能持續釋放,外貿主體活力有效激發。這種韌性體現在,各地各部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保暢通和流通,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梢哉f,前期發展所積累的堅實基礎,為中國抵御各種風險挑戰奠定了“家底”,為中國外貿躍上更高發展境界筑牢了基石。
這種活力體現在,中國經濟正發生著深層次的變化:即結構在優化、方式在轉變、質量在提升、效益在增強。如2022年我國海關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探索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舉措,積極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發展。這種活力體現在,中國外貿大力“穩鏈”、精準“補鏈”、促進“強鏈”,創新優化監管查驗機制,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尤其在促外貿穩增長保份額,促進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發展上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這種活力體現在,中國外貿開拓新興市場強勁有力。特別是隨著RCEP生效實施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不僅推進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而且進一步深化經貿投資務實合作。正如外國媒體評論所說:中國倡導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既展現了中國速度、中國智慧、中國貢獻,更受到越來越多共建國家的認同和贊譽。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薄敖洑v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中國經濟具有迎難而上、爬坡過坎的能力,一直是在克服困難中發展進步,在應對挑戰中超越自我,完全能夠抵御短期波動、贏得長遠發展。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RCEP生效也滿一周年,加之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對外開放高地作用日益突出,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更具有堅實支撐。相信: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更好把握戰略性有利條件,就一定能在亂云飛渡中把牢正確方向,在風險挑戰面前砥礪前行,就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航船劈波斬浪、行穩致遠,不僅將使中國更美好,也將使世界更美好。